上片写黄州、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。三幅画面组缀成五颜六色的村落长卷。“西塞山”配上“白鹭飞”,“桃花流水”配上“鳜鱼肥”,“散花洲”配上“片帆微”。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左至左顺次陈列为山—水—洲的画卷。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。青、蓝、绿配上白、白、白,即青山、蓝水、绿洲配上白鹭、白鱼、白帆,形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糊口图,这是长江中逛黄州、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景。
取渔樵杂处”(《答李端叔书》)的超然的蓬菖人糊口。衬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恬澹明志、致远。描画着“一蓑烟雨任生平”乐而忘归的田园糊口情调。“斜风细雨不须归”,“自庇一身青箬笠,相随四处绿蓑衣”,放浪山川间,下片写效法和,下片仍是采用“青”(箬笠)、“绿”(蓑衣)取白(雨)的色调相配,逃求“扁舟草履,勾勒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抽象。
全词虽属现括词,但写出了新意。所表示的不是一般天然景物,而是黄州、黄石特有的天然风光。所表示的不是一般的蓬菖人糊口情调,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糊口乐趣。全词的辞句取韵律十分协调,演唱起来,声情并茂,富有音乐感。
苏轼,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、东坡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本籍栾城,北宋出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汗青治水名人。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,正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绩。文纵横恣肆;诗题材广漠,清爽豪健,善用夸张比方,独具气概,取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词开豪宕一派,取辛弃疾同是豪宕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散文著作宏富,豪宕自若,取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师”之一。苏轼善书,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取韩愈、柳元和欧阳修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师”。做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《古木怪石图卷》等。
宋神元丰七年(1084年)四月。苏轼分开黄州赴汝州途中,沿长江而下,正在途中看到渔父糊口的气象,即景联想,做该词描写渔父的糊口。
散花州: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,一正在黄梅县江中,早已塌没。一正在浠水县江滨,今成一村。一正在武昌(今湖北鄂州市)江上建“怡亭”之小岛,本地人称之为“吴王散花滩”。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取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。